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内容
 
 荣会要闻
 视频资讯
 
雅昌艺术网:爱与寂静--陈琴水墨瓷韵艺术展

由北京荣会艺术机构主办,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承办的“爱与寂静”陈琴水墨瓷韵艺术展于2014年5月28日下午3点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(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艺术区6#009)圆满开幕。

1.jpg

出席嘉宾合影

本次艺术展共展出了陈琴近年来潜心创作的近40余件精品,有泼墨重彩的纸本设色绘画,有简约却韵味十足的高温颜色釉瓷板,还有多姿多彩的瓷瓶作品。开幕式非凡雅集,群星辉耀。著名书画家、鉴赏家、收藏家崔如琢先生,著名艺术评论家、资深策展人贾方舟先生,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先生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女士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王永庆先生,中国摇滚之父、艺术家崔健先生以及艺术家本人现身艺术展,与现场100多名嘉宾共同欣赏展览,交流心得体会。

2.jpg

艺术家陈琴

陈琴于1969年出生于江西武宁,师从国画家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崔如琢先生,200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;2013年出版专着《琴瓷琴画》。陈琴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,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师,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。

陈琴名号“果莲”,灵性深处开莲结果,她是中国充满觉性的灵性艺术家,在“爱与寂静”的本源里,具足自身能量,点亮自性之光,绽放出超越度量的灵性艺术。灵性是解读陈琴艺术人生的密码!陈琴凡所触及的一切都充满灵性,如果您有机会聆听她的灵性山歌,阅读她的灵性文学,欣赏到她的灵性瓷艺,灵性水墨,那些灵性莲花,您会接收到那纯净的源源不断释放着的灵性能量,妙香广布,陈琴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灵性艺术的代表!

陈琴曾做过采茶戏演员,电视节目主持人,出版过文学著作。正是表演艺术的综合素养和文学创作的凝练,使得她的作品浸透着朴素婉转的气息和清新优雅的旋律感,充满着艺术灵性和生命张力。

3.jpg

釉里红梅瓶《雪妍》(左)和《暗香》(右)

釉里红梅瓶绘画是陈琴艺术的“重头戏”。从技术上说,釉里红是釉下彩中最难把握的,尤其是大面积的用笔,若掌握不好,就很容易造成烧制后糊成一片。而陈琴反而利用这一特点,她的釉里红梅瓶《雪妍》和《暗香》,就巧妙地将窑变的不确定性和梅花枝干写意用笔结合起来,看上去如墨色流淌一般,形成了“枝绿花红”的独特视觉效果。

4.jpg

青花笔筒《梦里故乡之四》

此外,青花瓷画也是陈琴艺术创作中的一部分。瓷有多种,但青花与水墨,在气韵方面却极其的一致——瓷器的素胎有如宣纸,釉料如墨彩,一个是水晕墨章,一个是火熄器成,虽然烧出来的是青花之色,却在白底上有着万千气象。陈琴的青花梅瓶《远山之一》,色彩清素,淡雅悠远,让人仿佛从中看到了故乡的印记;而青花笔筒《梦里故乡之四》,浓浓淡淡地简单勾勒,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还有止不住的乡愁。

艺术展上,陈琴与现场宾客分享了自己创作上的一些心路历程。她说:“就个体而言,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于你留下了什么,而是在你的生命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。而这种纯净美好的生命体验,也只有在艺术的创造中才能感受得到。或许,这也正是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。我一直渴望心灵的安宁与纯净,是艺术带给我单纯地、富于创造性地人生体验。”

5.jpg

著名艺术评论家、资深策展人贾方舟先生

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及学术主持,著名艺术评论家、资深策展人贾方舟先生这样评价陈琴以及她的作品:“陈琴在艺术上的悟性使她少走许多弯路。她对笔墨的体悟,对干湿浓淡的把握,对面的铺陈和线的穿插,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,却又恰到好处。同样,陈琴的陶瓷作品也展现了出色的领悟能力。陶瓷绘画并非把纸上的一套笔墨程式移到瓷坯上就可以,还要能充分估计在烧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偶然性变化。陈琴对于不同材质和温度的准确把握,使得水墨画与陶瓷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,成就了艺术上的又一次升华。”

6.jpg

著名画家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崔如琢先生

陈琴的老师、著名画家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崔如琢先生也给予了学生高度的赞誉:“陈琴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与参悟能力,她的作品深层次的展现了她丰富的心理世界,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才。期望她未来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。”

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、著名学者、作家摩罗点评陈琴作品:“陈琴的作品中,隐含着纯朴的感情。就是这些陶艺作品,让心灵日益荒凉的城市人,重新获得了千万年来绵延不已的温馨与慰藉。当然,陈琴具有这么丰厚的艺术资源,她的天空很辽阔,一定不会限于那些已经独具风格的陶瓷作品。”

7.jpg

摇滚之父崔健先生莅临现场,与陈琴共赏艺术品

开幕酒会上,现场来宾也对此次展出的作品给予了一致的好评。17点30分,开幕活动圆满结束,但陈琴作品带给人们美的艺术享受却值得久久回味。据悉,“爱与寂静——陈琴水墨瓷韵艺术展”将在荣会艺术中心持续到6月15日,欢迎大家前来赏鉴。

 

 
网站首页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
Copyright © BEIJING RONGHUIWENHU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4549号-1